首页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 水产养殖中,几种处理废水的方法,我推荐第三种,成本低,收入高
详细内容

水产养殖中,几种处理废水的方法,我推荐第三种,成本低,收入高

我们常说,一个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一定得考虑这个行业会给社会以及自身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和危害,水产行业也是一样,发展到现在,为人们输送了源源不断的需求,不再为买不到水产品而发愁,这是这个行业给社会带来的好处;那么危害是什么呢?危害就是水产行业的不断发展伴随着大量的养殖废水排放,使得水体污染严重,带来一系列的环保问题。养殖污染已成为继工业污染、生活污染之后的第三大污染源,成为我国水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些养殖场产生的污染如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必将产生对环境的极大危害,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水产品品质下降并危及人体健康。

当然,从事水产行业的人员,也并不是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而且已经开始从养殖模式、废水处理等方面来降低水产养殖废水对环境的危害了。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有哪些方式可以让水产养殖的废水达到排放标准,并且还能为养殖户带来一份额外的收入。

1、底排污模式:指在养殖池塘底部建排污口,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含残饵、鱼粪等有机颗粒废弃物的废水排出养殖池塘,经三级固液分离池过滤、鱼菜共生湿地净化处理后,上清液循环或泵回养殖池塘或直接排放,而固体有机颗粒物作可为农作物有机肥的一种池塘水质改良系统。这种模式不但利用废水养出了鱼,收获了水生蔬菜,还为陆地上的农作物提供了肥料,可谓是一举多得,并且改造成本并不高。

2、池塘内循环养殖模式:池塘内循环养殖是传统池塘养鱼与流水养鱼技术的结合,将传统池塘“开放式散养”模式革新为池塘循环流水“生态式圈养”模式,即是在流水养鱼槽中高密度“圈养”吃食性鱼类,并收集鱼类排泄物,排泄物抽上来以后,同样采用固液分离,将水排入原池塘,用于养殖虑食性鱼类,如花白鲢,固体同样用作农作物的肥料,但是,这种模式的硬件要求比较高,建造成本也很高,很多人还因为疏忽,导致鱼缺氧死亡。

3、“屌丝版”排污模式:为什么说是“屌丝版”,因为它改造成本非常低,操作也非常简单,其实啊,就是一种简化版的排底水模式,可别小瞧了这个模式,发挥的作用可不一般哦,还能给养殖户增加不少收入呢。那么该怎么操作呢?我们只需要一台抽水泵,水泵负责抽养殖池塘的底水;一个或者两个用于存放底水的鱼池,这个鱼池的多少还是根据具体的养殖面积来确定的,养殖面积大的可能两个根本不够用,鱼池的面积3-5亩一个都是可以的,那么问题来了,这个鱼池就只是用来存底水吗?不是说还能增加收人吗?那具体怎么做才能增加收入呢?我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但我还是要说。

首先,我们还是利用鱼菜共生这个概念,在水上面种上水生蔬菜,或者水生花卉都行,主要目的是利用蔬菜或者花卉的根系来吸收水体中的氨氮等有害物质;然后,在池塘里放养一批螺丝,为什么要放螺丝呢?因为螺丝能利用底水中的一些物质,供自身生长,而且,繁殖能力还不弱,这个特点就为我们最终的神秘嘉宾提供了优质饵料,那么这个神秘嘉宾是谁呢?它就是我们常见的甲鱼,怎么样,看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恍然大悟的感觉,这种方式养出来的甲鱼,品质高不高,不用我来说了,价钱也不低,全程都没投喂一颗饲料,全是吃的螺丝和水中的天然饵料,我们每隔3-5天抽一部分其它池塘的底水进来,那么螺丝和甲鱼都有吃不完的饵料了。当然,为了达到效果最佳,我们还得定期的往这个池塘里泼洒生物制剂,用于稳定水质,培养天然饵料。经过这样一个流程,不但解决了废水的问题,还得到了一份意想不到的收入。

生产生活中,有些东西,看似不起眼,经过一些简单的处理,就能发挥大作用,这个模式推荐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seo seo